9月25日下午,在2019年中國暖通空調產業發展峰會的空調應用分會上,主題演講之后迎來一場精彩的高峰對話。對話主題是能效及市場趨勢下的應用之變,現場首先針對暖通空調產業當前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觀眾投票,緊接著由來自不同領域的特邀專業嘉賓圍繞投票結果展開了熱烈討論。
對話嘉賓:
杜國良 頓漢布什(中國)工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
李 軍 廣東美博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國內營銷總經理
姜海燕 青島海爾空調電子有限公司企化部長
孫 民 西安慶安制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紅旗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梁聰能 廣東申菱環境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高級經理
張明圣 全國冷凍空調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主持人)
2020年的空調產業將保持怎樣的增長?
——50%的人選擇了基本持平,
其次是小于10%的下降,占比也高達36%
杜國良:我的選擇是3,基本持平。上午聽到了人民大學于老師的演講,明年的行業形勢用他的詞來描繪是"弱企穩",就是整個趨勢偏弱,但是會有一個持平的企穩的狀態。這和我們的預測有點接近,在做工業等大型中央空調項目的時候也感受到中國的市場空間還是有的,大家都在深挖這些細分領域,尋找機會去延伸。
李軍:我的選擇也是基本持平。首先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整個家用空調的市場不是非常樂觀,家用空調市場從2019年開始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渡,存量市場的空間是有限的;其次是家用空調市場受到來自商用空調產品的競爭。不過總體上中國的存量市場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固定的,所以我覺得能夠保持一個基本持平就是成功。
姜海燕:我也認為是基本持平。2019年中央空調應該略微是有增幅的,但是不排除這是因為配套拉動的,如果到了明年可能會進入家用空調的存量市場,會也對我們的精裝市場有一定影響。除此之外,我認為家用空調可能會延伸到其他的細分領域比如工業,這樣即使中央空調的市場會略微漲一點,但總體是持平。
孫民:細分行業不同,可能感受不太一樣,中央空調相對樂觀一些,因為他們本身的增長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勢頭很猛,家用空調今年有一定的下滑。如果是多選的話就是基本持平和10%以內的增長,因為單指家用空調行業是比較悲觀的,整體來看應該是增長10%以內,甚至是基本持平。
李紅旗:我選擇的是略有下降,10%以內。第一因為我自己比較保守,第二是行業在大環境影響下可能會下降,受房地產不景氣拖累,家用多聯機這塊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而且占的比例較高,所以如果其他的產品比如工商空調、工商制冷這方面持平的話,也會被拉下來,所以我最后的選擇是負10%。
梁聰能:申菱公司上半年增長了40%,數據中心的增長率100%,直接拉動了公司的平均增長率,不過感覺總體行業在工業領域的增長率是非常低的。家用產品是庫存非常高,今年底到明年去庫存的壓力非常大,房地產目前看來也不是很景氣。所以從家用空調領域和工業空調領域兩個方面來看,2019年整年應該是控制在5個點左右的增長率。
房地產市場疲軟對空調產業的影響會持續多久?
——近一半的人選擇了短期(1-3)年,
選擇中期和長期的人各占四分之一
孫民:房地產和我們這個行業是強相關,現在看到的狀態是從2016年帶過來的,從產業在線的數據來看,感覺到趨勢在變弱。相關性變弱,是不是產業結構調整發揮的作用,是不是各項政策拉動的作用,是不是更新換代也發揮著作用?如果是,我們持續地再往后看個一兩年,可能這個行業就會有一個基本的穩定,所以我不是很悲觀,選擇的是1-3年。如果明年拿到數據再判斷就更準確了,因為畢竟2016年之前和確實和房地產的發展息息相關,用3年數據去分析,是基于以前的經驗。后面的市場升級在哪個方向,要看清楚才能判斷準確。
李紅旗:我的選擇是長期,基于三個角度,第一是基于我保守的個性;第二是基于一個美好愿望,就現狀而言,房地產市場如果再漲的話,大家以后的生活會更加艱難,因此不會有大的變化;三是基于當前的政策來判斷,政府要維持房地產穩定可能會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因此綜合來看,房地產的疲軟對于我們行業的影響也將是長期性的。
空調產品2020年最有可能在哪個方向取得突破?
——多選題,選擇能效提升的占比最高,達到81%,
選擇智能化和新能源應用均接近半數
李軍:我選擇的是其他。過去20年是中國家用空調市場的黃金20年,每年的整體規模在7千萬套以上,這20年的發展總體有五個方向:一是健康,二是節能,三是環保,四是舒適,五是自動化。企業在圍繞每個方向不斷地深化,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側重點,總體來講是萬變不離其宗。目前來看有一個趨勢,很多品牌相繼從舒適角度來做年度產品的主軸,提出來無風感、零風感、柔風感、微風感之類的概念,我們自己也提出"輕風感",強調空調不直吹。空調對人不直吹就會帶來舒適感,所以從消費者的感知出發,舒適感應該是2020年的主打方向。
張明圣:舒適度就是從用戶角度出發,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不需要懂技術,不管什么制冷量、耗費量之類的指標,就是吹起來舒服就好。
孫民:我選的是能效提升和環保冷媒。因為智能化是要有一個技術基礎的,5G沒有全面鋪開的時候有一個瓶頸,在后面的"十四五"期間絕對是一個增長點,如果只限制在2020年會有一些問題。之所以選2和4,首先在能效方面,家用空調能效標準提升大概率是明年的7月1日實行,配合整體行業的升級,明年的產品結構肯定會發生變化。其次是環保冷媒,本月初環保部的會議提到R290工質產品今年的目標是100萬臺。R290最初是政府驅動,經過了七八年的發展,從產品開發到生產線規劃、改造到倉儲、維修、安裝都有了一套非常詳細的規范,目前從技術層面上基本沒有什么障礙。
李紅旗:這是一個多選題,但是我只選了2,能效提升。我認為不管是智能化、新能源還是其他方面,要談到突破,都和能效提升的突破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在新興的幾大熱門應用中,哪些領域的增長潛力更大?
——多選題,選擇數據中心的占比62%以上,
細分工業市場和軌道交通緊隨其后
姜海燕:我的選擇是3和4。剛才做行業預測的時候也提到對于中央空調來說多聯機以及傳統的螺桿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或者是平緩期,接下來我認為有兩個方面潛力較大:首先就是數據中心,一方面是智能化現在已經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場景當中,所帶來的數據處理日益加大,數據中心必然會越建越多。其次是從整體經濟層面看,國家對制造業這一塊會大量地投入,在工廠的建設中,尤其一些對于生產環境要求比較精準的工廠,對空調的要求也相應很高,未來是我們發展的趨勢,所以我的另一個選擇是細分工業市場。
杜國良:我有一個選項也是數據中心,大家體會都比較深,現在有大量的數據需要進行處理,工業化云平臺需要大數據運算,各個公司也有自己的數據中心,隨著5G的商用化以及人工智能的推進,數據中心肯定會迎來高速發展期。另一個選項是軌道交通,現在國家已經有35個城市近5千公里的高鐵運營,所以這也是核心的細分領域。此外,我還選擇了"其他",因為我們是從事中央空調的,看到90年代初期運行的中央空調產品到目前很多系統面臨改造或者是淘汰。去年去過武漢和無錫,有兩個五星級酒店是1992年用了我們的水冷螺桿機,現在談怎么做節能改造,所以我覺得節能改造可能會成為今后三年的一個重要市場。
梁聰能:我選了3和4,細分工業市場和數據中心。一是細分工業市場未來的潛力是非常大的,比如新能源,目前包括新能源汽車、一些電子產品等產業發展必須要有動力,肯定離不開鋰電和風電,所以這兩塊的建設未來3-5年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另一個選擇數據中心的前景是毫無疑問的,這個是實實在在看到的:大型的數據中心在2018年已經超過400個,每年的增長大概是10%甚至超過10%;同時舊的數據中心需要改造,這個市場也非常大;還有一個是5G的技術應用,在一些已知或者是未知領域,未來的2-3年會有一個爆發式的增長,直接推動了數據中心的發展。
張明圣:這道題的答案比較集中,都提到了數據中心。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最近新聞講的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應該是又帶來了新的革命,所以未來這個市場變化應該是非常大的,數據中心的發展肯定會非常猛烈。技術方面,自然冷和蒸發冷在數據中心的應用現在發展都很快。8月份去了新疆電信的一個中心,總共用了16臺大型蒸發冷卻的冷水機組。
中央空調細分產品表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哪個最有前景?
——多聯機遙遙領先,其次是戶式水機,
模塊機、離心機和其他產品都是個位數
姜海燕:其實這個問題我挺猶豫的,那個都想選,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其他",找一個會帶來爆點的產品。這個爆點我想的是空氣源熱泵,用于熱泵采暖市場的,這個市場不僅僅指家庭,而是拓展到了生產,包含養殖、種植、烘干這些領域。因為現在是環保經濟,首先抓的就是環保,國家從2017年提出"藍天保衛戰",市場就開始了煤改電小鍋爐的替代,一旦這個政策執行到了三四級市場以及農村地區之后,燃煤鍋爐要全部替換,熱泵采暖明年會有一個大的增長。
本來考慮多聯機,但是多聯機的存量在這兒,不會出現爆發增長。對于戶式水機,因為我理解的主要是針對北京煤改電這樣的市場,現在已經是收尾階段,同時,熱風機產品也對它有一定的沖擊,比如河南煤改電基本上都用了風機。至于戶式產品在華東地區的應用,現在有兩個難題,一個是不能回家之后馬上就熱;另外一個是在加熱過程中的濕度控制問題。一旦這兩個問題解決我覺得市場也是非常好的。
張明圣:戶式兩聯供市場還是非常大的,從重慶一直到上海,長江流域的特大城市、大城市、省會城市很多,都是沒有供暖的。他們冬天的采暖現在基本上是采用燃氣鍋爐的形式來解決,但是燃氣供應現在很緊張,如果供應不上了,我們的熱泵水機在這個市場應該是大有作為。
杜國良:看了之后都想選又都不想選擇,像多聯機實際上在整個空調市場占了一半的容量,其他幾個像模塊機目前的增長是要快于整個中央空調的平均增速的,離心機是趨穩的狀態。
重點說一下戶式水機中的兩聯供,實際上這個產品不是突然出來的,在2000年的時候就有,當時叫做風冷熱泵,產品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安裝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其實多聯機初期也有問題,不過在各廠商的努力下迅速得到了解決。但是水機當時沒能在短時間內解決,導致客戶不認可,與此同時多聯機又崛起了,市場就被多聯機搶占了。現在為什么兩聯供又起來了?有多方面的原因,簡而言之,因為長江中下游的冬天濕度非常大,需要除濕,需要地板非常舒適。所以我認為戶式水機應該有快速增長,但是有一點擔憂,就是怎么樣把產品的質量做好。
梁聰能:這個問題我在猶豫是選2還是選3,其實模塊機也有兩聯供、三聯供,戶式水機相對規模小一點,模塊機可能在工業、商用這些領域會用得多一點,尤其這幾年隨著低溫制熱技術等應用的突破,這個新市場規模是非常大的。另外,以前黃河以南是不供熱的,其實到了湖北、江西這一帶冬天很冷,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在南方這片領域其實更加需要供熱,從生活到辦公,到一些工業領域。因此,長江下游是前景非常大的市場,尤其是兩聯供、三聯供的系統組合,可以滿足冬天取暖、夏天制冷以及冷熱水各方面的綜合需要。模塊機在工業和商用的量肯定比不上戶式的,但是從金額來看規模肯定比戶式要大。
張明圣:剛才的問題嘉賓說不好回答,這也很正常,為什么現在大家感覺比較亂呢?一是產品功能多,制冷是用室內的風機排暖,制熱也可以是風冷熱泵,就制冷和風機排暖而言,可能是地板,也可能是散熱器,還有冷熱水。二是我們很多標準還有待整合,比如空氣源熱泵和冷熱水機組,熱泵采暖原來的標準就不適合長江中下游地區,現在我們統一改成地板采暖都是35度出水,相當于把風冷熱泵的標準做得非常細化了。還有模塊機這個稱呼本身非常通俗化,一個工程有幾十個模塊機,多聯機也是模塊機,機房里面有好幾個模塊,所以就很難選了。
但總體而言,空氣源熱泵不管是做冷熱風還是做冷熱水,一定是將來我們這個行業里最有突破性的事情,長江中下游的采暖市場那么大,幾百億甚至是上千億,而且這個區域的消費力非常強。但如果沒有好的產品,用戶使用不是非常方便就可能有影響。所以,重要的是怎樣能讓用戶很簡單地使用,多聯機開始時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后來企業選擇了和裝修一起做,裝修前一定要把多聯機裝好了,行業也做好了,所以要向他們學習。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有好的企業帶頭,現在做兩聯供的企業也是如此,誰做得好,占到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的市場,我們將十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