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受益于5G、人工智能等科技企業供應鏈本土化的帶動,國內半導體產業進入了內需拉動的新階段,然而2020開年以來的一場疫情打亂了節奏。
業內一度擔心如果上半年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終端企業未達到相應產量,下半年可能出現產能緊張的局面。不過根據目前國內疫情防控程度以及下游復工情況來看,二季度相對一季度會有較大好轉。但在疫情之下,行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包括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測,以及一些半導體設備和原材料等企業,在春節后復工時間普遍推遲,但各個環節受影響程度大小不一。受影響程度最小的是IC制造企業,由于自動化程度較高,生產環節具有特殊性,產線必須常年維持開工運行,否則會因為產能利用率過低,企業經營受到嚴重影響。更為重要的是,晶圓需要在穩定的溫濕度、潔凈度等條件下生產制作,使得產線必須全年運行,這也是制造環節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重要因素之一。芯片設計企業,國內包括兆易創新,匯頂科技,海思半導體等,大多數于2月10日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受影響也相對較小。IC封測端由于對人員需求較多,因此受影響程度最大。首先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受到極大的限制,并且復工初期,口罩的稀缺導致工作人員只能輪流上班,對復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次芯片封測屬于人員密集型環節,年后企業招聘也受到很大的影響。設備和材料廠商,部分企業延遲復工,相對于封測環節,影響程度較低。半導體企業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執行,應客戶特別急迫要求的個別項目,在征得政府批準的情況下進廠開展。另外,疫情期間,醫療檢測設備短缺,半導體企業訂單短期迎來爆發,主要包括紅外體溫檢測儀、呼吸機、制氧機等產品,士蘭微、華潤微電子、華大半導體等企業為滿足客戶的及時需求,疫情期間加班完成訂單任務,在醫療芯片領域,相關的半導體企業甚至受益較大。在疫情擴散至海外前,國外的半導體企業并未受到任何影響,僅僅是國內行政部門采取居家辦公的模式,不過進入3月份以來,國外疫情迎來大爆發,預計海外半導體產業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根據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來看,相關人員表示,若疫情能夠在上半年得到控制,下半年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長幅度有望抵消上半年的衰退,全年可基本上完成預定目標。據產業在線預測,國內家電芯片由于基數較低,2020年整體仍然將保持15%以上的增長,爆發點主要來自于廚電、小家電以及智能家具領域,大家電由于壁壘較高,短期很難大幅增長和替代。從國內市場來看,疫情高峰期已過,目前無論是家電、基建還是其他終端制造領域,均在逐步恢復產能,后疫情時代還是比較樂觀。例如3月份,壓縮機行業已基本全面復工,生產恢復到正常水平,訂單情況良好,產業在線數據顯示,雖然疫情還未結束,3月壓縮機排產比去年同期生產實績僅下滑5%,生產下滑幅度較上月迅速縮小,空調整機企業也在陸續開啟線上直播大促,以此提振消費信心。
2020年,是半導體產業爆發的元年,在新基建政策驅動下,5G創新、人工智能提速,加之存儲周期反轉、國產替代等強邏輯的推動,必將拉動相關芯片產業的需求。而投資端早已有所反應,2019年6月至今,二級市場半導體產業鏈企業表現可謂極其亮眼,市場搶籌非?;鸨?,這也從側面顯示了國內政策傾斜度及民眾對未來半導體市場的看好。因此,盡管半導體產業短期受疫情影響發展態勢有所下滑,但長期依然向好。對于其中的家電芯片而言,2020年家用空調新能效標準即將落地實施,對變頻芯片的需求量是特別值得期待的,同時智能家居的崛起為相應的芯片企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在高端芯片領域,國內的表現并不是很樂觀。據產業在線統計,2019年,三大白色家電芯片需求量接近4.5億顆,而國內市場占比依然不到十分之一。雖然較2018有小幅的提升,但是在國產替代的潮流下,該進程似乎顯得過于緩慢。據了解,中高端家電芯片國產替代的壁壘非常高。首先對質量和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尤其是在大家電領域,對產品的穩定性要求很嚴格。其次,短期時間內,終端制造企業對芯片新品牌的信賴度較低,同時即使采取了相關方案,產品的試用周期也需要2年左右的時間,這也進一步遏制了國產替代的快速發展。疫情影響下半導體廠商部分環節停擺,尤其是武漢地區的集成電路產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疫情過后,產業必須得到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地方也需要出臺更多的政策來留住甚至吸引更多高端的國際化人才。總之,雖然半導體行業目前因為疫情受到一定影響,但并不會改變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大勢。只是國內核心芯片的自給率依然很低,國產替代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