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際局勢緊張造成的能源危機已經影響了整個世界。特別是歐洲,在寒冬即將到來之際,天然氣價格暴漲,傳統供暖方式成本大幅提升,以電熱毯為首的取暖類小家電產品的需求量提升,這也給中國制造及出口帶來了新的機遇。據海關數據顯示,自今年7月以來,電熱毯和電取暖器產品出口量激增,8月分別達到19.7%和11.5%。
這種增長是持久延續還是曇花一現?在市場變化面前,業內企業的反饋也不盡相同,讓我們一起從爆火的歐洲市場表現說起。
中國電熱毯、取暖器暢銷歐洲
本次能源危機對歐洲的影響最為深遠,據歐盟統計局數據,截至2022年7月,歐盟能源價格通脹年增長率達38.3%,其中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通脹年增長率分別達52.2%和31.1%。8月以來,能源價格持續上漲。另據氣象專家預判,歐洲今年11月和12月將更寒冷,且降雨和風都會減少,將對歐洲風力和水力發電造成巨大困難。
面臨寒冬,歐洲供暖需求提升,中國與歐盟之間電熱毯、電暖器等取暖家電出口規模加大。其中,電熱毯的性價比最高。以在英國使用電熱毯為例,電熱毯的售價在亞馬遜上普遍為50歐元~100歐元,而100W功率的電熱毯開8小時,一晚只需0.42英鎊(約合3.3元人民幣)。整體而言,采用中國出口的取暖設備取暖,要比采用天然氣取暖的方式便宜很多。
據產業在線整理數據顯示,2022年1-8月中國電熱毯總出口量為1631.0萬條,同比增長達到27.5%;而增長最快的大洲就是歐洲,出口量為395.8萬條,同比增長58.7%。在歐洲國家中,德國進口中國電熱毯103.7萬條,同比增長140.2%,從規模到同比都是最高的。
德國電熱毯需求量大漲的原因,據分析與其能源來源及氣候相關。德國之前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度占比達到66.1%,故俄烏沖突和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對其影響很大;德國位于歐洲中部,除北部地區屬于溫帶海洋氣候比較溫暖外,其他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氣候或山地氣候,冬天氣溫較低,對取暖設備的需求量大。
除了德國之外,英國和荷蘭的需求量也很大。今年1-8月,中國電熱毯出口英國95.7萬條,同比增長50.1%;出口荷蘭62.9萬條,同比增長高達68.9%。
國內取暖行業主流企業表現波瀾不驚
面對國外市場的訂單大漲,國內的電熱毯生產企業反應不盡相同。本次需求增長,獲利最大的應該是浙江一帶的中小型電熱毯出口企業。在浙江慈溪有100多家取暖器生產企業,出口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據企業反映,按照往年經驗,出口歐洲的電熱毯訂單在9月中旬之后就很少了。但今年受歐洲需求增長影響,不斷獲得補充性訂單。雖然電熱毯出口概念成為市場追捧熱點,但國內電熱毯制造和出口的大型企業反應卻比較平靜。四川彩虹集團作為國內電熱毯生產的龍頭企業,表示已組建了海外市場開拓部門和服務團隊,并在今年取得了一些電熱毯出口訂單,但訂單數量低且總體金額小,未對公司收入產生實質影響。另一家涉及到電熱毯出口的上市企業奧佳華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只是簡單說明了其子公司MEDISANA有在歐洲銷售電熱毯產品,而對于具體業績并未做過多強調。對取暖電器行業的長期影響還有待觀察
今年開年以來,由于2021年同期的高基數及產能轉移影響,小家電出口市場總體低迷,大部分品類均出現了同比下滑。今年在能源危機背景下的電熱毯出口“爆火”,可謂是為市場打了一針強心劑。
對比國外廠商,我國小家電企業有兩大優勢,一是產品物美價廉,價格競爭力較強;另一個是快速的生產和出貨能力,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此外,歐洲市場對電熱毯產品智能化的要求比較高,而中國出口產品大多含有國產芯片以監測/控制溫度。有些高端型號甚至包含藍牙或其他科技,這也將進一步為中國芯片制造商創造更多商機。
而從整體市場的走勢來看,中國取暖電器的出口暴增還屬于短期現象,并未形成長期的規模化需求。電熱毯這一類的季節性家電,有明顯的銷售淡旺季,并且需求受氣候影響較大,故其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多。
若想長遠立足于國際市場,國內取暖電器生產廠家還有許多方面要加強,如各國對家用電器的使用習慣不同,很多國內常見的款式需要做改良;此外各國的電器功率及產品認證標準也不盡統一,特別是一直以來強調環保的北歐國家標準較高,這也就要求國內廠家持續提升產品質量,才能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