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咸陽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出:
鞏固加強城鎮區域清潔取暖成果。鼓勵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等多種清潔能源供給取暖方式,重點支持武功縣、興平市等地熱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建設,推進余熱暖民項目。
因地制宜,加強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持續鞏固農村“煤改氣”、“煤改電”成效,推廣生物質采暖爐、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等清潔取暖設備。
持續推進秸稈禁燒,鼓勵秸稈、廢棄果樹枝混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項目。
推進公共機構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建設,加大地熱能、空氣能和熱泵技術的推廣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公共機構建設連接光伏發電、儲能設備和充放電設施的微網系統。
統籌兼顧溫暖過冬與清潔取暖,深入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引導農村地區綜合采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取暖方式,禁止新建燃煤集中供熱站。積極開展供熱燃煤集中供熱站清潔化替代改造,鞏固清潔取暖改造和散煤治理成效。全面退出禁燃區內潔凈煤加工中心及配送網點,北五縣市非禁燃區內可采用潔凈煤或“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兜底。
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
因地制宜,加強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持續鞏固農村“煤改氣”、“煤改電”成效,推廣生物質采暖爐、空氣源熱泵熱風機等清潔取暖設備。推廣節能型農業生產設備,發展節能農業大棚,推進農房節能改造和綠色農房建設。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化,推廣有機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綠肥種植,開展農藥減量控害行動,探索實施化肥定額制,強化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持續推進秸稈禁燒,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推進秸稈飼料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建設,鼓勵秸稈、廢棄果樹枝混合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項目。深入推進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鼓勵種養結合糞肥還田。推進農村廁所革命,進一步提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加強農村垃圾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黑臭水體排查發現機制,動態更新農村黑臭水體清單。強化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控制,降低氨氮和總磷入河污染負荷。到2025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40%,全市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3%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綠色防控、統防統治覆蓋率分別達到55%、45%。(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生產和洗選,鼓勵發展煤炭高效洗選加工,提高原煤入選率。堅持差異化、錯位式發展,按照“精煤、優電、擴新、促轉化”的思路,實施清潔低碳能化提能行動,構建以清潔低碳化工為主體,煤電等為配套的現代能源化工產業體系。推進煤炭分級分質綜合利用,重點在煤電領域推廣使用潔凈煤和高熱值煤。統籌兼顧溫暖過冬與清潔取暖,深入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引導農村地區綜合采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等取暖方式,禁止新建燃煤集中供熱站。積極開展供熱燃煤集中供熱站清潔化替代改造,鞏固清潔取暖改造和散煤治理成效。全面退出禁燃區內潔凈煤加工中心及配送網點,北五縣市非禁燃區內可采用潔凈煤或“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兜底。加強對直送、網絡等方式銷售散煤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銷售行為。推動以工業余熱、電廠余熱、清潔能源等替代煤炭供熱(蒸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6%左右,煤炭消費實現負增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生態環境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煤炭工業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