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中旬舉辦的2023中國冷暖產業峰會上,產業在線董事長楊潔就“中國冷暖產業發展特征與機遇”進行了主題分享,受到廣泛關注。分享首先從10年長周期的角度概括了冷暖產業的發展:三大產業銷售額規模都是正向增長,空調10年復合增長率5.0%,制冷行業3.6%,熱泵行業疊加政策拉動以及低基數的因素,增速高達17.5%。接著從現狀特征和發展機遇兩方面對冷暖產業市場進行了詳細解讀。
以下是基于演講實錄的文字整理:
冷暖產業總體發展特征:基本盤穩定,趨勢分化
當前的中國冷暖產業發展,總體結論是基本盤穩定,全品類增長,同時后市發展趨勢出現了一定的分化,具體將從應用指標、上游配套等層面進行分解。
首先看產業大盤,整體2023年的冷暖產業銷售額規模有望達到7541億元,同比增長6.1%,主要原因有:去年較低的基數和市場端的復蘇,還有高溫驅動了空調的增長,另外企業經營方針從規模向價值的邏輯轉變也對產品價格有一定程度的拉動。三者共同作用助推整體冷暖產業的銷售規模實現正向增長。細分產品看,九大品類都將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內銷市場,分別從家用、商用、工業三大領域來分析。
家用類產品,對比三大白電的三年規模走勢,除家用空調實現高增長之外,冰箱和洗衣機都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這也是目前總體經濟疲軟下的正向反應,除了房地產市場低迷,還有就業形勢嚴峻、消費信心不足的影響。從消費者信心指數變化可見,今年2月份曾經有大幅恢復,但是到4-5月的時候又跌到了疫情前同期的水平。再看空調的增長確實有天氣因素,雖然說高溫天氣不會年年有,但整體氣侯變暖的趨勢是確定的,此外,相對于冰箱和洗衣機,空調的保有量相對較低,同時疊加空調多場景應用和一戶多機的應用,長期來看家用空調也是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
商用產品,同樣是對比三個產品三年內銷額的變化。其中,商用采暖在2023年增長最高,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項目改造對其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商用空調主要受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2023年不如預期,所以其全年的增長是個位數;商用制冷產品增長6.9%,主要是受到旅游、餐飲的拉動,2023年1-7月整個餐飲的收入增長了20.5%,但由于在2022年有17%的大幅回調,所以目前仍然是修復的階段。
工業類產品,對比三年的內銷數據,可以看到三個產品三年全部實現了正增長,由此可見制造強國戰略實際上推進了整個工業產品應用需求的放量。其中重點看一下工農業烘干,熱泵烘干持續幾年的增長離不開農機補貼的促進,隨著重點市場和重點項目補貼的完成,農業烘干項目的增速將有一定的回調。
出口市場,對比了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和空氣源熱泵三類產品。
家用空調是冷暖產業的基本盤,2023年在受到部分產能轉移影響的情況下,還是基本保持了穩定,因為中國制造具有非常穩固的優勢。商用空調是持續三年增長的產品,而且每年增速還在進一步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復蘇和投資擴大的影響,同時還有中國制造產品高性價比優勢以及國內企業國際業務的擴大的促進。
空氣源熱泵,歐洲市場熱泵需求萎縮已經直接體現在我們的出口上,經過前三年的高速增長之后,今年的空氣源熱泵出口將出現5.3%的下滑。重點看7月的出口已經出現了大幅下滑,具體原因主要是歐洲補貼政策的減退,還有前期高預期導致的庫存高起,同時歐洲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保證本土的制造,三方面因素疊加,導致今年下半年的熱泵出口面臨回調壓力。
對比上下半年的走勢,家用空調、商用空調、空氣源熱泵在增長率方面的表現都差異很大。
上半年高增速的核心原因在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數,下半年所有行業都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從產業在線的月度數據可以看到,總體上內外銷的走勢是相反的。內銷前高后低,上半年疊加低基數、高預期、高溫的促進,在6月份的時候增速一度達到32%,而隨著7月并沒有出現預期的大范圍高溫,終端市場出現斷崖式下跌,8-9月份傳導至制造端,工廠出貨開始回調;出口是前低后高的走勢,在4月份的廣交會之后,會議訂單的增加,同時隨著全球市場出現的高溫天氣,出口需求不斷釋放。
價格趨勢方面,通過上海期銅與家用空調內銷、出口均價同比增速對比來體現。
今年上半年的原材料價格是下行的,給了企業很大的市場空間,不過,家用空調的內銷和出口均價并沒有隨著原材料的下降而下降,主要在于企業經營方針的轉變,重在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消費升級。出口價格波動較大,因為出口價格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說運費,另外還有出口模式,OEM和ODM模式下我們的出口話語權和溢價能力非常薄弱。
供應鏈市場,主要看壓縮機、閥件和制冷劑三類重點產品的增長情況。
細分部件產品不同的增長率,實際上體現的是技術發展趨勢,比如說電子膨脹閥相對較高,還有變頻化會促進相關配套產品的需求。而制冷劑是受政策影響最大的產品,在《基加利修正案》規定的基線年和配額要求下,2022年R410整體都是下行的,R22也是下行,但R32并沒有出現相應的高速增長,這是因為有基線年的要求,R32的規模其實已經提前達到一個恒定值,所以未來市場相對穩定。從生產端來說,家用空調新的能效標準正在征求意見,新標準不僅會對能效提出要求,也會對GWP提出要求,將進一步影響整個制冷劑的技術方向。
機遇:細分市場差異化增長,把握新賽道機會
國內賽道:新興渠道及應用驅動家商用市場增長。
家用空調方面,需求拉動各渠道普遍回暖。家用空調的渠道是非常多樣化和碎片化的,我們在此分成自有渠道、傳統電商、KA渠道、下沉渠道、新型電商和其他6大類,重點要關注的是下沉渠道和新型電商渠道的高速增長。受房地產市場影響,工程渠道的需求是收縮的,零售市場渠道相應增長,特別是建材渠道的需求有顯著增加。
工商用市場中工業制造需求加速釋放。工程和商用渠道我們分成十幾個應用體系,同樣在商用空調里面,零售市場的增長是顯著的,而在這個市場中工業制造領域的增長高達26.8%。產品應用方面不同派系的品牌有不同的市場優勢和特征,日系在零售市場占比很大,歐美系的優勢則在工業領域。
產品維度,我們對比了2023年高增長的幾個產品,可以看到以下發展方向:第一是工業應用領域的增長推進了離心機的需求,2023年離心機增長達到21.8%;二是消費升級之下,針對高端用戶的舒適集成系統發展拉動戶室水機和小多聯都有很高的增長;三是在一些新型細分領域延伸出的一些新型品類,包括廚房空調、大體積的掛機、新風空調等,在2023年都有很高的增長。
國際賽道:據產業鏈優勢積極謀求區域市場發展。
歐美需求持續萎縮,市場向亞洲、拉美方向轉移。出口市場,整體來說全球制造的結構相對穩定,但是中美貿易的摩擦,全球貿易區域化的表現,都讓整體的制造業產能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為:巴西、印度、埃及這些地方正在慢慢形成一些新生的基地,會進一步影響到我們整個出口市場的增量。對比看家用空調1-7月的出口數據,北美市場有20%多的下降,而拉丁美洲和非洲區域實現了比較高的增長。
潛力賽道:能源結構調整創造出新的機會空間。
高溫熱泵工業需求潛力巨大。為什么工業高溫熱泵受到大家的關注,從整個中國用能市場的兩組數據來看,一是中國的用能產品66%是工業用能的消耗,二是工業用能里面的消耗又有50-70%是用熱的需求。未來隨著能源的變革,對工業高溫熱泵的需求根據不完全統計將達到2千億,正是這樣巨大的空間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并開始尋求技術上的突破。目前高溫熱泵實際上的應用規模體量是非常小的,從第三方的數據來看,整個市場不足2千萬,相對2千億的體量,我們認為隨著技術上的投入和突破,未來的工業高溫熱泵將實現很高的增長,產業在線剛剛啟動了工業項目的調研。
熱管理規模有望突破700億,機遇挑戰并存。新能源汽車熱管理行業,現在整體的市場規模是700億,增速是40%。新能源熱管理主要受幾個因素影響,第一是下游新能源汽車的高增速,第二是新能源汽車上技術的變革,不管是熱泵型還是超高壓的發展方向,都會影響熱管理價值的提升。熱管理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對相關部件的需求,以電動壓縮機為例,2023年的整體市場規模總量有望突破1千萬臺。這個市場里面有很多企業參與,包括傳統汽車體系的供應商,還有很多的集成商,以及傳統的暖通空調壓縮機企業也紛紛加入,如海立、威靈、威樂等,這里面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同時也面臨很大的挑戰。
儲能溫控成長加速。儲能溫控行業2020年的行業規模是4.2億元,從2020年開始一直到2023年基本上是翻番的增長。2025年要實現光伏新能源的全部替代,提供了萬億的市場機會。這其中重點要關注技術路線加速的演變,產業在線在2020年首次調研的時候液冷的占比僅為20%多,現在已經達到62%。有很多優秀的空調企業紛紛加入,所以未來這個市場競爭也會非常激烈。
整體規模穩定向上,需求回暖疊加政策利好未來仍可期。
結合當前的市場發展以及市場機遇,產業在線對2024年的冷暖整體產業發展持比較謹慎樂觀的判斷,預計將實現穩定增長,總體市場規模接近7700億。細分產品來看,家用空調因為今年高增長導致明年面臨調整的壓力,其他產品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對未來的判斷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如經濟政策、房地產政策、天氣變化等,但是不確定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確定性,比如說能源轉型、新能源熱管理、儲能熱管理、熱泵等將延續高增長,此外還有消費升級對舒適家居需求帶動下給戶室水機帶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