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半導體行業作為高新技術的代表,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各地政府的積極投資。A股市場中的半導體板塊呈現出需求回暖、周期向上的態勢。專家分析,全球半導體產業正在持續復蘇,產業鏈上下游的上市公司有望迎來新的增長機遇。
需求回暖趨勢明顯
2024年以來,半導體行業呈現出明顯的回暖趨勢。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半導體市場增長至1660億美元,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長10.7%。全球半導體市場強勁復蘇,行業正步入上行周期。
上市公司中,半導體公司的發展也彰顯了行業復蘇跡象。2024年上半年,57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近200%。其中,10家公司2024年半年報凈利潤預計超4億元,北方華創、韋爾股份兩家公司凈利潤分別高達29.6億元、14.08億元。北方華創最新披露的三季報也延續了回暖趨勢,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0.18億元,同比增長30.12%;凈利潤16.82億元,同比增長55.02%。全球第三大芯片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顯示,公司今年三季度經營大幅好轉,單季營業收入為156億元,同比增長32.5%;凈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長56.5%。
“當前全球半導體市場已經顯現出周期性復蘇的跡象,需求回暖,利潤增長,市場規模提升。”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劉興亮表示,2023年開始,隨著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逐步解除,半導體行業庫存高企的問題逐步解決,下游企業開始重新備貨,消費類和工業類電子產品需求上升,回暖趨勢明顯。
目前,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占據全球市場份額近三分之一。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半導體銷售額達到1358億美元,占全球比重接近30%。政府對半導體產業有著較大的扶持力度,通過產業政策、稅收優惠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逐步推進本土半導體制造和配套產業鏈的規模化和高端化。
國產替代加速進行
此番半導體板塊走強,一方面是由于科技創新的需要,很多投資機構與散戶看好科技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半導體視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關鍵,科技板塊吸引了大量資金的積極涌入。另一方面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也為半導體板塊的發展提供了契機。
面對國際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在國家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投資者看好國產替代帶來的長期增長潛力,將資金投向這一領域,期待分享科技自立自強帶來的豐碩成果。
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內需市場和自主可控成為明確的發展方向。美方在先進技術領域的“卡脖子”不會改變中國半導體行業長期高端化的發展方向,反而會加快推進中國的產業自立自強。
信達證券認為,從中長期來看,這會倒逼供應鏈重組,增加國內對先進制程產能的需求,同時推動上游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實現技術突破。
“國際半導體市場供應鏈調整,給國內企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劉興亮表示,全球去風險化和本地化制造趨勢,使得各國加強了對本土半導體行業的投入。同時,我國推出了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刺激內需,促進相關產業鏈復蘇,整體上會進一步拉動半導體需求。
“未來,國產替代空間依然廣闊,國內半導體公司有望持續受益于國產替代進程的深入。”耿正表示,半導體國產替代持續推進,由點到面,由易到難。從消費電子到工控車規產品,從芯片到制造和設備,本土廠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取得技術突破,拓展成長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