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際制造商們近期正在向美國瘋狂出口汽車和核心零部件,以趕在4月2日下一輪對等關稅生效之前進入美國市場。
業內人士透露,為滿足汽車制造商的需求,多艘汽車滾裝船已派往亞洲和歐洲,計劃向美國運送的汽車數量,比往常多出數千輛。
數據顯示,2月份,從歐洲出口至美國的汽車數量同比增長了22%、日本出口量增加了14%、韓國的出口數量增加了15%。
此外,這些國際車企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生產基地,也正在對可能面臨的額外關稅做準備。
本田正試圖提前從加拿大和墨西哥向美國發貨,而克萊斯勒和Jeep的母公司Stellantis表示,正在將庫存越過邊境轉移到美國的工廠,并在這一個月的關稅暫緩期內增加汽車產量。
不過,也有車企對可能到來的關稅政策沒有做出太多應對措施。豐田汽車近日表示,“并未因預期未來可能出現的關稅而增加從日本(或其他國家)向美國出口汽車的數量”。
據了解,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對美國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將于4月2日生效,屆時特朗普之前宣布的對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商品征收25%關稅的30天暫緩期也將結束。
而美國積極實施的對等關稅核心有兩個層面:
一、對等關稅:根據各國對美商品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國計算綜合稅率,實施同等力度的反制。例如,若某國對美商品征收10%關稅,美國也將對該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
二、行業特定關稅:在汽車、鋼鐵、鋁等“關鍵行業”上,美國將疊加額外關稅。例如,此前已對全球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而新政將進一步擴大至芯片制造、制藥業等領域。
關稅新規對全球車企的影響同樣較大,屆時,包括日本、歐盟等國家地區在內,出口至美國的車輛受關稅影響,價格也會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