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輕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四大行動及15項具體措施,同時聚焦家電、家具、五金制品、造紙、日用化學品、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行業、皮革、塑料制品、照明、電池等細分領域設置三個任務專欄,加強分類指導。
《實施方案》提出兩步走發展目標:到2027年,重點輕工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90%左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5%左右,打造100個左右典型場景,培育60家左右標桿企業,制修訂50項左右國家和行業標準,形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果。
到2030年,規模以上企業普遍實施數字化改造,形成“智改數轉網聯”數字生態,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顯著提升。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輕工業的創新應用,提出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行動”,突出強調四方面具體任務:強調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利用數據挖掘、知識圖譜、智能建模等技術,提升企業的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能力,使數據成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資產。強調先進技術研發應用,集中優勢資源研發智能控制、人機交互、系統集成等共性技術和協同設計、智能排產、個性化定制等應用技術,夯實輕工領域數字技術基礎。強調工業互聯網平臺部署,推動建立一批跨行業、跨領域的綜合性平臺,以及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特色平臺,增強輕工行業服務能力。強調人工智能賦能應用,重點培育協同設計、智能生產、預防性維護等生產場景和智能家居、智能穿戴、智能騎行等消費場景。
《實施方案》圍繞培育壯大多樣化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提出實施“新模式新業態創新應用行動”,加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鼓勵家電、家具等行業建設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推廣全屋定制、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引導珠寶首飾、制鞋箱包、工藝美術等行業應用三維建模、用戶參與設計、模塊化設計等提升個性化服務水平。提升柔性化生產能力,面向造紙、日用化學品等流程型行業推廣應用智能控制、數字孿生等技術,提升設備運行、工藝參數等在線監測與優化調控能力。面向家電、家具等離散型行業推廣應用智能裝備和工業軟件,加強計劃排產、加工裝配、檢驗檢測等環節智能協同。拓展服務化延伸模式,鼓勵大型企業搭建設計服務平臺,推廣眾包設計、協同設計等新模式。引導鏈主企業建設智慧供應鏈,構建協同采購、協同生產、協同配送等新模式。支持智能家居企業搭建“產品+服務”平臺,發展智能家居體驗中心。
此外,《實施方案》聚焦輕工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的中長期發展目標,部署開展“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引導輕工業實現更深層次產業變革;圍繞“標準、質量、標桿、平臺、方案”五大核心要素,提出實施“夯實基礎支撐行動”,引導構建輕工業數字化轉型“五位一體”支撐體系。